黎生
个人博客

你不了解的 生鲜O2O

尽管O2O已不被投资者追捧,不过披上“生鲜”的外套,依旧余热不减,仅在过去
半年多涌现了名企高管离职创业,扎堆生鲜电商、生鲜O2O

前华为荣耀掌门人刘江峰创业生鲜O2O项目Dmall,在没有BP,没有LOGO的情况下,就拿了1亿美金天使;
前易迅网联合创始人林敏等创办的生鲜O2O平台“妙生活”,并于近期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;
前搜狐联席总裁王昕低调创办了生鲜电商春播网,据说已获得外部3亿人民币注资等等。
这些大咖不仅拉高了生鲜电商、生鲜O2O的创业门槛,也引起了我们对生鲜O2O重视。BAJ也从观望中进行积极布局:
2014年年底,阿里巴巴千万美元级投入易国生鲜。
2015年5月,京东联合SIG、锴明资本7000万美元投资天天果园;8月,京东又以43.1亿元人民币(约合6.8亿美元)入股永辉超市。
2015年10月,百度联合泰康人寿2.2亿美元,投资中粮我买网。

生鲜电商困难重重
一方面,盈利问题是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课题,即便线下生鲜品类已经做得十分成熟的永辉超市,在2014年,生鲜类目毛利率仅为12.79%。生鲜电商在客单上普遍高于线下,但分摊仓储、包装、运输成本后,多半处于亏损状态。
另一方面,消费升级,已从妆扮向饮食延展,吃是人类高频生理特征,生鲜对天天百菜园而言,广州市驷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有驷马社区食堂,烹饪特色美食给客户能亲身体验优质新鲜食材、天天百菜园超市,让客户体验非凡的购物乐趣!同时驷马农业创立广州驷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网络公司旗下天天百菜园是一个专营生鲜农副产品的便民电商平台,提高送货上门服务! 公司通过电商平台与社区食堂用020线上线下推广,创造互联网+农业+餐饮+社区客户+企业单位,把绿色健康优质新鲜产品送到您家,做百姓身边的网上菜篮子。此外,生鲜电商对供应链、品控要求极高,“攻”形成品类互补,“守”战略防御亦有博弈筹码。
接受了投资的生鲜电商一般都会选择慢烧钱,长时间熬,谋求未来生鲜电商格局中的霸主地位。
于是,生鲜电商将另一只脚伸向生鲜O2O,一则看到移动消费的机会;二则生鲜电商普遍高客单将用户锁定在中产阶级之上,大众用户需求并未被满足; 三则O2O服务方式的在末端的效率可以改善前端供应链。
不过,站在用户观念上来看,他们不会管你是做O2O还是B2C,在感知上只在乎商品与服务。针对生鲜O2O,一些从业者发现,O2O物理布局上主要聚焦在一二线城市高校、社区、商圈;选品上侧重高频消费水果、奶制品及零食,而涉及冻品、叶菜品类较少; 生鲜O2O平均客单低于生鲜B2C业务平均客单价的近两倍;对于补贴烧钱的态度,相比上门服务O2O理性得多。

关键不是物流和损耗
美国90%的生鲜购物发生在超市,在日本、法国、英国等经济发达地区,这一比例也超过50%以上,而这一个数字在我国约为30%。另外一组数字的差异也让人颇感意外,外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3%~5%,而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%~30%。
由于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,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,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城市规划等问题,使得我国无法像国外拥有完善的超市覆盖网络,这也是生鲜品类购物发生在超市仅有30%的根源所在。
与30%的市场份额对应的是国内超市发展现状,在国内电商冲击下,国际连锁超市纷纷涌现关店潮,通过增加超市店面,让我国生鲜和国外生鲜一般大幅增加生鲜市场份额不太现实。物流环节貌似是生鲜互联网+的关键环节,而目前的生鲜电商,生鲜O2O着力的重点,正是基于供应链进行的改造,自建物流、产地直采、进口水果,社区生鲜,餐馆B2B  等,都是在物流环节上寻求生鲜品类的突破。
然而,通过国内外物流数据和损耗比对可以看出,中国生鲜行业在冷链供应链以及损耗上显然存在着误区。

10  倍损耗差距误区在哪
国外的损耗并不是在物流环节发生,而是在供需两端的环节发生。
损耗率高反映出我国冷链供应链等基础设施上的不足,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而国外生鲜损耗率低并非因为国外冷链供应链建设完善。
国外基于超市的信息化管理,和我国菜市场为主的管理,才是损耗率近乎10倍的差距所在。10倍的损耗差距,是外国超市和国内菜市场对生鲜供需管理控制之差。而非冷链供应链基础建设之差,即便是我国冷链供应链发展到极致,以目前的消费习惯,商业模式,仍无法将损耗控制在3%~5%这样的理想状态。

警惕生鲜O2O泡沫化
就在一大波生鲜电商转型O2O,兴起的O2O创业项目扎堆生鲜之时,有一家老牌生鲜电商沱沱工社并不热衷O2O,没有自建O2O计划,只是与京东到家进行合作,把需求频次高的商品入库京东,由京东来完成出货。
沱沱工社总经理杜非告诉记者,O2O最终来讲,不会出现千军万马,还是几家独大,而自己作为商品提供者,可以在这些O2O平台上有很好的发展空间。另一方面,出于自身实际情况考虑,探索期O2O投入高成本、低客单,对他们这样的垂直企业而言投入产出比不划算。
而当前很多生鲜O2O项目都出于资本动机。杜非说,“我了解到同行的情况,可能跟他实际增长情况不太一致。他们自己做O2O可能更多的是从资本面考虑的,因为过去一年O2O非常的热,有O2O概念话融资更容易。而无论是哪家生鲜O2O平台,所承载的商品服务都同质化严重、客单价低。这说明都是在探索阶段,既然探索就需要很大的资本支撑。”

赞(0) 打赏
文章内容来源网络,仅代表本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!黎生博客 » 你不了解的 生鲜O2O

相关推荐

评论 抢沙发

评论前必须登录!

立即登录   注册

网络一家

网络服务

点击了解联系我们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