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7日,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正式宣布,前党首李在明在党内第四场总统候选人初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获胜,成功赢得该党总统候选人提名,为即将于6月3日举行的第21届韩国总统选举铺平道路。
这一结果标志着李在明在经历了多场政治风波和法律挑战后,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党内支持和民意基础,成为2025年大选的最热门候选人。
连胜四场初选,党内支持无可撼动
根据共同民主党的竞选日程,党内初选共分四场,覆盖韩国不同地区。李在明在4月19日至27日进行的四场初选中均以高票胜出,分别在忠清道(88.15%)、庆尚道(90.81%)、全罗道及光州市(88.69%)以及首都圈、江原道和济州地区获得压倒性支持。
尤其在被视为民主党“大本营”的全罗道地区,李在明的得票率遥遥领先其他两位竞选人——京畿道知事金东兖和前庆尚南道知事金庆洙。这一结果反映了李在明在共同民主党内部的稳固地位,也显示其政策主张和个人魅力对党内选民的强大吸引力。
共同民主党此次初选规则为“党员投票50%+国民民调50%”,李在明的胜利不仅得益于党内党员的忠诚支持,还反映了他在更广泛选民中的高人气。据民调机构“盖洛普韩国”4月2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,李在明以38%的支持率领跑总统候选人,远超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韩东勋(8%)、洪准杓(7%)等人,甚至超过保守派阵营所有候选人支持率总和(不足30%)。
从草根到政坛明星:李在明的崛起之路
李在明1963年出生于庆尚北道安东市,家境贫寒,童年因经济拮据辍学,在工厂打工时因工伤导致左手腕残疾。他通过自学和同等学力考试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,后成为人权律师,致力于维护劳工权益。2006年起,他步入政坛,先后担任城南市市长和京畿道知事,期间推动“基本收入”政策和市政府大楼开放等创新举措,展现了务实和亲民的执政风格。2022年总统选举中,李在明以微弱差距惜败于尹锡悦,但其坚韧的形象和对社会公平的承诺使其在进步派阵营中声望日隆。
法律风波未阻前行
李在明近年来深陷多起诉讼,包括涉嫌违反《公职选举法》、城南开发项目贪腐案等。2024年11月,他因竞选期间虚假陈述被一审判处一年有期徒刑、缓刑两年,但2025年3月26日,二审推翻判决,判定其无罪,为其参选扫清障碍。尽管韩国检方已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,预计6月底前将有终审结果,但李在明当前仍具备竞选资格。
此外,2024年1月李在明在釜山遇刺,颈部重伤,手术后迅速恢复,事件反而提升了他的公众同情度和政治影响力。同年12月,他在尹锡悦宣布戒严令后翻墙进入国会,通过直播领导弹劾行动,展现了果断和抗争的形象,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进步派领袖的地位。
竞选愿景与挑战
李在明在竞选宣言中提出“K倡议”(韩国倡议),强调通过国家主导的经济复兴政策减少不平等,促进公平增长。他主张平衡外交,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,同时维持美韩日三边关系,力求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为韩国争取更大利益。
然而,李在明面临多重挑战。党内,他需整合不同派系以保持团结;党外,国民力量党虽暂无强势候选人,但可能在5月3日党代会上推出意外人选。此外,法律诉讼的最终结果仍是变数,若最高法院终审认定其有罪,他将失去参选资格。
展望:韩国政坛的新篇章?
随着尹锡悦因戒严令风波被弹劾罢免,韩国政坛进入剧变期。李在明作为共同民主党候选人,承载着选民对变革的期待。他的崛起不仅可能重塑韩国国内政策方向,还可能影响东亚地区的外交格局。6月3日的选举结果,将决定这位从草根崛起的政治家能否登上韩国总统宝座
评论前必须登录!
立即登录 注册